(相关资料图)
武汉东湖樱花惹人陶醉,江汉平原油菜花铺满田野,大别山杜鹃花开遍山间……又是一年春色醉人时。从房前屋后到田间地头,一簇簇姹紫嫣红渲染出一幅幅春季乡村美景,也勾勒出一张张“赏花地图”,激活了“赏花经济”,催热了乡村旅游潮。
乡村是“花资源”的富集区。广袤无垠的花山花海,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郁郁葱葱的深山密林——这些乡村司空见惯的风景线,在城市却难以寻觅。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渴望短暂远离车马喧嚣、林立高楼,享受踏足田园、返璞归真的乐趣。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3月,该平台赏花类度假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880%,“赏花攻略”“春季好去处”等关键词在热搜排行中居高不下。“赏花游”人气愈加攀升,为乡村发展“赏花经济”提供了宝贵机遇。
但随着乡村“赏花经济”逐渐升温,同质化竞争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地区过于迎合市场热度,看到油菜花田火了,就跟风种油菜花;看到樱花上了热搜,又跟风改种樱花……“千村一面”的景观,使游客陷入审美疲劳,也使乡村“赏花经济”陷入“昙花一现”的困境,缺乏持久发展动力。此外,发展“赏花经济”,往往还需面对“花无百日红”的难题。春季“花资源”品类繁多,花期却普遍不长,“赏花潮”来得快去得也快,“花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难以实现四季常盛。
发展“赏花经济”,“千村一面”是大忌。跟风追热度的同质化发展模式,固然能短暂地引来客流,产生经济效益,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短视化、功利化做法,不仅无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长久动力,还极易将跟风种植的农民带入“伤农经济”的死循环,变增收为赔本。必须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花种,依托本地“花资源”发展“赏花经济”,打造本地特色景观,形成品牌效应。在引进外地“花资源”时,也要综合考虑本地气候、土壤、生态等方面条件,科学选择花卉品种、规划种植区域,杜绝脱离实际、盲目跟风的发展模式。
夏有荷、秋有菊、冬有梅,赏花不仅仅是春季的专利,发展“赏花经济”也不能只限于春季。应跳出季节局限性,着眼长远对“花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利用,变“春日百花盛”为“四季皆有花”。要立足“引客”,在花卉景观打造上多下功夫,合理安排花卉种类,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实现花期错位、月月有花,延长“花资源”时效性,摆脱季节困境,打造“四季花海”,将更多游客引过来。还要立足“留客”,强化文旅融合,深挖本地文化底蕴,将更多文化元素融入“花资源”,打造“赏花+文化”“赏花+民俗”“赏花+历史”等赏花新模式,在引来游客的同时留住游客,避免“花落人散场”,实现“赏花经济”可持续发展。
单一的赏花行为,难以带动二次消费。要使“赏花经济”从“一季经济”转变为“四季经济”,还需在延长产业链上多下功夫。比如,将赏花与季节性采摘相结合;利用“花资源”打造花卉市场;依托“赏花经济”发展民宿业;在花卉深加工上做文章;在赏花的同时开展农耕体验……总之,除了在“花”本身上做文章外,还要把更多精力花在“花”外,通过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群众参与等多种方式渠道,深挖“赏花经济”产业链条,带动乡村餐饮、住宿、交通等多种产业协同发展,使“赏花经济”蛋糕越做越大,达到“一业兴百业旺”的效果,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财富密码”,为乡村振兴“提档加速”注入更强力量。(艾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