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重工(002487)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资料图)
1、中国风电行业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攻坚期。2022年以来,政府陆续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支持风电等新能源行业的长期发展。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表明将全面推进风电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在风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整装开发条件、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地区,有序推进风电集中式开发,并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域布局。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鼓励大规模开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国家产业政策为风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6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截止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7亿千瓦,同比增长13.8%,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9.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2022年我国风力发电量累计值为6,8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背景下,风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逐年攀升,2022年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约8.2%,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占比为近年来的新高。图:2018-2022年中国风力发电及占总电量比重统计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发布的《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1统计简报》,2022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4,983万千瓦,同比下降10.89%。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467.2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15.7万千瓦,分别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89.7%和10.3%。截止2022年底,累计装机超过18万台,容量超3.9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陆上累计装机容量3.6亿千瓦,海上累计装机容量3,051万千瓦,分别占全部累计装机容量的92.3%和7.7%。1此处装机容量为吊装口径,即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发货到风电场现场,施工单位完成风电机组所有组件吊装完毕、且完成安装验收或静态调试后的装机容量。虽然随着国家补贴退坡政策全面落地,2022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出现上述阶段性下降,但根据市场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风电整机商共中标446个项目,合计86.9GW,同比增长60.63%,创历史新高,其中陆风71.2GW,海风15.7GW。考虑到风电中标完成后的建设周期通常在一年左右,预计2023年风电新增装机量有望迎来大幅增长。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具有海上风能资源储备丰富、海上风电利用效率高,同时不占用土地资源、对生产生活负面影响小、靠近负荷中心,送电距离短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在全球“双碳”目标的提出和能源转型的推动下,风电技术不断突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快速攀升,成本不断下降。2022年作为海风去补贴的第一年,包括辽宁、山东、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海南等沿海省份均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海上风电装机规划,总规划量高达202.67GW。同时部分省份相继出台新的省级补贴政策进行接力,为海风需求提供强力的支撑。我国海风景气度高企,新增装机量增速将维持较高水平。2、全球风电行业发展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2023全球风能报告》,2022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77.6GW,同比下降17.1%;累计装机容量增至906GW,同比增长9%。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68.8GW,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的88.7%,累计装机容量增至842GW,同比增长8.8%。海上风电新增装机8.8GW,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的11.3%,累计装机容量增至64.3GW。2022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虽然比高峰2021年下降了58%,但依然是历史上海风装机第二大年。从区域上来看,全球累计装机容量方面,前5大市场分别为中国、美国、德国、印度和西班牙,合计占全球累计装机容量比重为72%。全球风电2022年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5的市场分别为:中国、美国、巴西、德国和瑞典,五大市场合计贡献了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71%,其中中国单独贡献了49%的新增装机容量,持续成为全球风电发展的领头羊。与此同时,欧洲2022年也贡献了25%的新增装机容量,成为仅次于亚太地区的第二增长区域。根据WindEurope统计,截至2022年欧洲风电累计装机量为255GW,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量225GW,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30GW。同时WindEurope预测,2023年-2027年欧洲新增装机129GW,2027年欧洲风电累计装机量将达到384GW,新增装机中海风的增速超过陆风。就欧洲而言,欧洲海上风电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目前欧洲海风已进入平价时代,业主开发意愿强。俄乌战争后,欧盟实施了对俄煤炭禁运,推高了欧洲地区天然气价格,海上风电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为了实现欧洲新能源安全战略的目标,到2030年需要每年平均新增装机30GW。但去年2022年,整个欧盟国家仅装机16GW。同时,缓慢而繁琐的许可程序仍然是欧洲可再生能源扩展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欧洲有大约80GW的风能项目因处于许可程序中而陷入僵局。所有这些因素都使欧洲供不应求的状况愈加明显。(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作为全国风电塔架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专注于风电设备制造领域近二十载,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和高水准的工艺技术水平,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公司凭借可靠的产品交付能力、稳定的产品质量、高水平的装备设施能力、过硬的技术创新能力、优秀的综合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在全球风电装备制造行业格局中拥有突出的竞争优势。风电海工装备除了与陆上风电开发通用的塔筒、叶片、主机外,主要包括管桩、导管架、浮式基础等大型风电海工基础以及升压站、换流站等海上风电装备模块,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更高更严苛。公司是国内首家风电海工产品出口到欧洲的企业,也是除欧洲本土外唯一一家能够提供超大型单桩的供应商,目前公司欧洲订单量在欧洲本土市占率已名列前茅。公司客户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风电海工基础产品生产制造的世界级核心技术优势,是全球风电巨头和电力开发商、建造商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企业,是全球风电行业内单体产能突出和制造能力领先的海上风电塔架和风电海工基础设备供应商。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在风电领域深耕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业务涵盖塔筒、管桩、导管架、浮式基础、升压站、叶片等风电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运营、风场开发等多业务板块的新能源领域全球化运营公司。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风电装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风电场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业务。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公司境内销售订单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承揽取得,境外销售订单主要通过商务谈判方式取得。截至目前,公司已先后为金风科技(002202)、远景能源、上海电气(601727)、明阳智能(601615)、Vestas、SGRE、GE等国内外知名主机供应商提供配套塔架设备;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华能集团、华润集团、三峡新能源、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电建(601669)集团、中国能建(601868)集团、莱茵能源、苏格兰电力有限公司、欧洲海洋风电有限公司、北陆风电、法国Eoliennes、荷兰Boskalis等国内国际大型电力投资运营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模式为自主采购,采购的原材料包括钢板、法兰、内件等,主要原材料采购与销售合同相对应。公司销售部门签订销售合同后,结合项目主计划进行原材料采购及管理控制工作。在供应商遴选方面,公司根据供应商企业资质、经营规模、质量保证能力、响应速率和样品检验等资料评审确定《合格供方名录》,每年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和动态管理。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合作稳定、业务关系良好,能够保证产品供应的及时性与质量的稳定性。3、生产模式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公司风电产品生产环节主要为经过下料、卷制、组对、焊接、表面处理、内辅件安装等工序后成为产成品,最后运输至客户指定交货地点。公司质检人员和客户派出的驻厂监理对整个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检验及监督管理。公司质检人员对于切割下料、坡口加工、筒体卷制、纵缝焊接、环缝焊接等工序都需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道流程;客户或者第三方评估机构派出的驻厂监理主要对于关键部分如原材料、焊接、法兰平面、防腐、内件等进行检查确认,对产品出车间后进行总检,检验合格后对外发货。三、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依托,以品质为保障,以服务为宗旨,以人才为根本,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优势,各项核心竞争力持续巩固加强。(一)战略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势公司一直保持着对行业发展的敏锐嗅觉,不断优化和修正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两海战略”。近几年,公司持续不断加大在海外及海上市场投入,战略落地高效,经营成果转化明显,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两海战略”中,欧洲海风无疑是重中之重。目前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中,中国和欧洲几乎均分天下,二者合计占比已超过90%。欧洲海上风电桩基的主要解决方案为单桩产品,欧洲主要管桩塔筒厂商产能呈现严重供不应求,且新建周期较长,本地产能补充速度远低于需求增长速度。山东蓬莱生产基地,是公司“两海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基础设施、港口条件和工艺装备在业内持续保持领先。2022年山东蓬莱生产基地完成了七期技改,将进一步提高针对欧洲海上风电产品的生产技术能力和高质量准时交付能力。未来公司将成为欧洲海上风电的主流供应商。2022年公司五大海工基地战略布局初见成效,除了蓬莱基地外,公司还布局辽宁盘锦、河北唐山、广东汕头及广东阳江基地。在国内五大海工基地的基础上,同时积极布局欧洲、东南亚、美洲等海外基地,为公司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继续巩固原有的陆风优势,由陆上运营中心统一管理运营辽宁阜新、内蒙古兴安盟、河北张家口等三个陆上塔架生产基地,整合陆上风电业务资源,实现资源快速调配,交付统筹管理和生产规模优势,有力的支撑了陆上订单的交付。(二)基础设施装备及自有港口区位优势公司各生产基地一直紧跟行业技术迭代发展,持续进行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的技改提升。公司各个生产基地均保持着行业中同比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能力。随着风机大型化加速及未来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海上风电全供应链具有更高的竞争壁垒,海上风机基础相较于陆上风机更为复杂,对码头承载、港口水深及其他建造硬件要求更高。由于码头规划、建设、审批周期长,且建造投入大,水文、地质等硬件条件复杂,使得码头资源具有稀缺性,对于海上风电及出口形成强壁垒。公司现有蓬莱生产基地作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风电海工基地兼风电母港,拥有已投用对外开放泊位3个,包括2个10万吨级泊位,1个3.5万吨级风电安装专用凹槽泊位,港口后方也已建成57万平方米的海上风电塔架、单桩基础、深远海导管架专业化制造基地,年产能高达70万吨。码头区域自然水深10~16米,是国内优质的深水码头,并配有起重能力1000吨的龙门吊。山东蓬莱生产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基础设施优势,以及高效的物流能力和发运能力,可以实现风电装备部件的直接装船集港发运、保证船期,能够极大节约运输成本并提升运输效率,对于公司“两海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三)业内首发的出口优势海外风电的大发展给国内塔筒、海工厂商带来巨大的出口红利,中国塔筒企业成本优势明显。随着欧洲海上风电产业成熟和经济性提升,海上风电的发展外溢到其他发达及发展中国家。欧洲海上风电以单桩为主,欧洲本土单桩的供货集中度较高,但近年来欧洲海上风电主机升级速度快,并向中远海发(601866)展趋势明显,要求单桩的筒径加大、筒壁加厚、高度增加,欧洲本土企业受制于前期投资设备能力及产能问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近年来欧洲海工企业产品价格远高于国内同类企业,而盈利能力却低于国内同类企业,这也给公司带来巨大出口机遇。公司是国内首家风电海工产品出口到欧洲的企业,也是除欧洲本土外唯一一家能够提供超大型单桩的供应商。公司还取得了欧盟反倾销国内同行最低反倾销税率,也将增强未来公司的出口优势。(四)稳定的产品质量优势风电塔架、管桩基础等风电基础支撑装备通常要求可靠使用寿命达到20年以上,产品质量对于保障发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下游客户在选择上游供应商时,都需通过长期、谨慎的考核,其中,风塔生产商的行业实际应用和产品运行记录是客户采购的重要依据。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了系统的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国际质量体系要求组织生产,并且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检验。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已取得ISO9001、ISO14001、ISO45001、EN1090、ISO3834等多项认证,确保了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技术水平保障能力。公司持续强化“全员参与,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专注质量,靠实力占领市场;持续改进,提高组织运行效益;真诚服务,不断满足顾客期望”的质量方针,使质量意识内化于心,确保公司的产品质量从原材料到各个生产环节,直到成品出厂,都得到了严格控制,确保制造出满足客户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公司创造了焊接一次返修率控制在万分之一,全部焊接合拢口一次报检合格率100%,连续15根海上风电单桩合拢口一次报检合格率100%的行业领先业绩,并多次被客户授予“质量标杆”、“五星供应商”、“金牌供应商”等荣誉。目前公司体系认证齐全,凭借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经验,能够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满足客户交付需求。(五)客户资源优势公司经过20余年的发展,凭借着过硬的综合实力,已成为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企业,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行业知名度。公司已经与国内外大批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全球风电巨头Vestas、SGRE、GE、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明阳智能等国内外知名主机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华能集团、华润集团、三峡新能源、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能建集团、莱茵能源、苏格兰电力有限公司、欧洲海洋风电有限公司、北陆风电、法国Eoliennes、荷兰Boskalis等国内国际大型电力投资公司和下游需方客户建立并保持着长远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产品出口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越南、意大利、智利、挪威、芬兰、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公司通过自身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赢得了优质的信誉和市场口碑。公司与客户建立了长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优质的客户群体为公司长期持续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仍在不断拓展和认证新的行业客户,争取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价值。(六)人才管理优势公司通过外引内培建立了一支稳定、务实、高效、和谐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及技术过硬的蓝领队伍,梯队结构合理,主要技术、经营和管理人员长期从事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相关工作,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战斗力。能够深入了解客户诉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很好的把握公司业务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挖掘和实现新的业务增长点。还积极开拓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推动公司快速发展。公司坚定践行国际化发展战略,从2018年起,公司开始建设欧洲的本土销售团队,目前在德国和波兰都设有办公室,有二十几名业内资深本土销售团队,2019年就开始和欧洲主要能源企业业主及大客户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客户标准,同时也让客户了解并认可公司并通过各类审核,因此获得了多个项目合作机会。公司的全球化人才梯队搭建日趋完善。四、主营业务分析1、概述2022年,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各主要经济体经济持续低迷,俄乌冲突加剧,国内补贴退坡政策全面落地,国内市场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对公司上下游产业链稍有影响。在上述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克服种种困难,报告期内,公司依旧实现营业收入510,611.36万元,同比上升15.21%。其中国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6,818.83万元,同比上升15.62%;出口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792.53万元,同比上升13.16%。同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027.65万元,同比下降22.02%。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125,910.3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50,702.54万元。2022年,公司产品销量59万吨,同比增长20.56%。(1)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持续加码产业布局报告期内,为抓住全球风电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公司积极寻求布局新的风电海工基础产品制造基地机会,并已与多地政府达成了合作意向。2022年公司五大海工基地战略布局初见成效,除了蓬莱基地外,公司还布局盘锦、唐山、汕头及阳江基地。在国内五大海工基地的基础上,同时积极布局欧洲、东南亚、美洲等海外基地,为公司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顺利完成,到账募集资金共计人民币3,065,999,835.15元,募集资金用于辽宁阜新彰武西六家子250MW风电场项目、大金重工蓬莱基地产线升级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大金重工(烟台)风电有限公司叶片生产基地项目、大金重工阜新基地技改项目。上述募投项目的实施完成将更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延伸、拓展风电行业产业布局,扩大公司产能,提高公司产品生产交付能力,迭代升级技术工艺水平,增强资本实力、优化资产结构,促进公司业务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提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为公司未来高速发展奠定基础。(2)公司业务逐步向风电行业下游扩展公司适时抓住机遇,自2020年开始逐步摸索向风电行业产业链下游延伸的风电场开发运营领域扩展,并已经在风电场开发业务上取得了一定成绩。2021年开始启动的风电场投资建设,现已全部实现并网发电,公司规划三年内建成并网2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储备新能源开发资源500万千瓦。上述项目建成并网后,将为公司创造稳定的经济效益。风电场开发运营是新能源发电领域的重要产业,市场空间及增长潜力巨大。开展风电场开发和运营业务有助于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增厚营业收入规模,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可以快速对终端需求、产品发展趋势、产品交付精细化管理等形成深刻理解,深化公司对风电业务的全产业理解,有助于公司未来更加准确地把握研发方向、工艺升级路线、制定销售管理方略,巩固产业链优势。(3)持续进行装备技术升级,保持高可靠交付能力公司始终紧跟行业技术迭代和产品发展需求,持续进行装备技术创新升级,保持高可靠性制造交付能力。蓬莱生产基地的七期技改项目完成,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海上风电塔架、单桩等大型化发展趋势下风电海工基础产品的生产技术能力和高品质准时交付能力。公司除了单桩产品,也针对未来的浮式基础设备做了规划。公司基地将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卷制设备,目前该设备已完成全球招标。公司持续进行生产线规划布局及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了设施和设备的生产能效,提升了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制造交付能力和公司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4)注重人才培养,健全激励机制为满足公司经营发展需求,公司持续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内部技术骨干的技能培训以及专业人才的储备工作。同时,公司还根据业务发展以及战略发展所需,持续调整优化组织和人员结构,引进行业内外优秀管理人才,培育人才厚度。为充分调动公司及子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的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公司建立、健全了长效激励机制,有效的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使员工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了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5)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公司治理随着公司进入“两海战略”发展阶段的深水区,为解决公司在快速发展、全球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公司通过重构组织模式、强化招募体系、淬炼人才梯队、激活文化价值、构建多元激励等多维度进行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公司还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统筹协调,坚持执行“精益管理,降本增效”。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一)公司所处行业未来展望根据GWEC的预测数据,预计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首次突破100GW,同时在2027年以前将以15%的年均复合增速发展,预计未来5年的新增装机容量规模将超过680GW。这意味着未来五年2023-2027年,平均每年新增装机136GW以上。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维持12%的年均复合增速,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超110GW,合计新增容量超550GW。海上风电平均每年新增装机26GW,合计新增容量超130GW。海上风电的年度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在2027年将提升至36GW,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比重预计将从11%提升至23%。海上风电具有资源好、效率高、近负荷、少用地、易开发等多重优势,在全球积极减碳同时叠加欧洲能源危机及俄乌冲突大背景下,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各国紧急上调海上风电发展目标,将其作为筑牢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产业。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2022-2031年全球将新增超过315GW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到2031年底,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370GW,相当于目前海风累计装机量的六倍。(二)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始终不移地坚持“两海战略”和全球化战略,深化海上、海外风电布局。公司加强巩固扎根行业十数年铸就的国际化能力,推动两海战略的进一步落地,不仅要参与全球化竞争,更要依托更先进的技术、更大的产能、更快的物流、更低的成本实现行业引领,打造“大金的世界”。公司计划用数年的时间,打造专注全球风电海工装备,自有年产能超300万吨、自有运输船超10条的行业龙头,真正成为全球风电海工装备领域的领军者。(三)公司经营计划1.加速产业布局,加快产能释放公司战略布局五大海工基地,以蓬莱基地为基础蓝本,以满足未来十年发展的国际化标准规划再打造盘锦、唐山、汕头、阳江等国内风电海工装备基地,满足未来国内市场的同时具备国际化生产与供应的能力。为了更好的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国际贸易壁垒,同时缩短运距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公司计划在欧洲、东南亚、美洲打造风电海工装备基地,实现国内国外联动、海外产销一体的经营模式,整合资源,加速落实产业规划布局,加快产能释放,更好地辐射全球市场的需求。公司还计划对现有陆上和海工基地进行再次技改升级,加大公司在两海产品(海上风电+海外风电)市场的覆盖能力以及陆上大型化发展趋势下的交付能力。2.壮大营销力量,加大市场开拓公司业务属于以销定产的生产经营模式,随着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公司产能不断释放,公司要不断加速优秀营销人才引进效率和内部培养选拔人才的机制建立,持续壮大营销力量,打造“大营销”体系。同时坚定不移的开拓国内海外市场空间,掌握行业前端发展动态,勇于尝试拼搏,广纳贤才,抓住市场发展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将紧抓新能源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巩固和扩大公司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加深与现有客户的合作,不断加大国内外新客户开拓力度,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3.打造物流体系,输出全方位解决方案公司将组建航运事业部,打造自有物流体系,通过自有船运输方式的交付,可以对产品的按时交付和安全抵达目的港有足够的保障,为公司风电海工装备产品的全球交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公司在解决公司本身订单运力、提高订单交付可靠性的基础上,推动航运市场化经营,为欧洲业主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公司自造的海工装备,依托自有的码头资源,在自建的特种运力加持下,公司将形成制造成本+运输成本+交期可控独特优势,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4.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公司深耕风电装备领域近二十载,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现已形成了逾百人的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大功率风电装备结构产品的型式设计、品类开发、工艺技术研究。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浮式基础研发,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及知名科技公司联合研发的浮式平台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公司还就大件装船、运输方面的技术方案进行创新性研究,形成运输技术保障,提高大件运输安全高效及成本可控性。5.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激发组织活力随着公司两海战略和全球化战略落地,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全球化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人才厚度,激发组织活力。并持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引入国内外行业内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使公司人才队伍更专业化、更全球化,打造一支高进取心、高凝聚力、高战斗力的专业团队。(四)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1、行业政策调整的风险国内新能源行业属于政策驱动型市场,政策的波动会直接导致产业的周期性变化。国家“3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十四五期间陆续出台的保障政策等,新能源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未来五到十年行业整体将快速发展。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紧密跟踪研究产业政策,前瞻性研判政策走向,来应对政策变化风险。2、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风险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单边保护主义抬头,海外贸易保护加剧,俄乌战争等,各种不确定性也可能对整体经济带来无法预估的风险。如果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可能对公司产品销售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将及时研判市场趋势,深化国际化战略,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3、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板、法兰等,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钢材、法兰价格受市场供需变动影响存在一定波动。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经营策略,采购部门根据由销售订单推定的生产计划进行采购,采购时的原材料价格能够满足销售订单的利润水平;但由于订单实际执行时仍会产生一定的购销时间差异,如果未来上述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公司生产成本发生较大变动,从而对公司部分项目毛利率和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公司将加强对市场走势的动态分析和研判,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战略合作,尽可能锁定订单原材料采购成本,稳定原材料资源采购渠道,控制原材料采购价格的波动幅度。4、经营规模扩大后的管理风险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及全球化战略的落地,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这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能力不能适应公司规模扩张的要求,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则可能引发相应的管理风险。公司将持续提升公司各方面综合管理能力,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保障。5、汇率波动风险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以及公司逐渐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公司出口销售额不断增大,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逐步增加。公司采取了包括紧密关注汇率、及时根据汇率调整产品价格保障产品利润,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避免或减少汇率波动风险。但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及海外销售区域所在国汇率发生较大波动,可能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汇率走势,通过远期汇率锁定等方法规避汇率波动给公司带来的风险。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