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乞丐,大志向
(相关资料图)
清朝末年,时代衰落。
山东周村城有一条商业街,街上店铺排列,行人稀少。小乞丐陈六子抱着肩膀沿墙根走来。
他衣衫褴褛,赤着脚,看起来十四五岁,脸很脏,眼睛里透着机灵。境况虽如此,当他看到地面薄冰,仍会上前用脚后跟跺碎,嘴角露出笑意。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调皮又乐观的苦命娃。
陈六子来到刘家饭铺,喊了一声锁子叔,然后勤快地帮着扫地、擦桌、扒炉灰。
杂役锁子叔拉过六子,帮他暖手,趁四下无人,将一碗专为他留着的食物端来,又把自己嘴里省下的半块饼塞到六子手里。他俩非亲非故,锁子叔自己也过得很艰辛,可就是惦记着孤苦无依的六子。
这份恩情让陈六子下定决心:将来发了财,要给老人家金元宝,还要盖青砖大瓦房,顿顿吃白面。
陈六子坚信,自己将来一定会发达,他想起从说书的那里听来的话: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天是腊八,俗话说,腊七腊八,冷煞叫花。从刘家饭铺出来后,天渐渐黑下来,陈六子漫无目的地沿街走着。
路过茶坊,他向杂役借炉洞取暖,自嘲这就是自己的罗汉床。他把双腿伸进炉洞,上半身露在墙外,看起来像趴着的半身残废。
雪越下越大,地太凉,野狗想抢食他的半块饼。他只能起身离开炉洞,翻来覆去地跑着,还唱着《三国演义》中的曲目……
天渐亮,又冷又饿又累的陈六子,在通和染坊门口坐定。当他听到有人准备来开门时,立刻躺下,佯装冻昏。
通和染坊的周掌柜见此情形,喊来儿子柱子和女儿采芹,将陈六子抬进屋里。周太太给他擦了脸,又去做了疙瘩汤,让这个浓眉细目的俊小子醒来后就能吃。
当善良的一家人商量着陈六子接下来何去何从时,他其实在闭眼听着,也在心里想主意。
醒来后的陈六子吃完饭,直接跪下给周氏夫妇磕头,喊爹娘。见这孩子如此可怜,又机灵懂事,夫妇俩自然接纳了,并为他取名:陈寿亭。
从此以后,小乞丐结束了流浪生活,跟着染坊刘师傅学习手艺。除了勤快伺候着师傅,他还趴在窗户洞里偷学染料配方。
在柜台前,陈寿亭待客热情周到,以服务优势招来不少顾客,惹得染坊同行羡慕不已。
采芹和陈寿亭两小无猜。夏天,她给他买甜瓜,冬天,她给他买麻花,蒸了馒头,自己的份都留给他吃。
闲暇时,陈寿亭和妹妹采芹、弟弟柱子一起去听书,别人听的是故事,他却从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说书先生讲朱元璋初为乞、后为僧、终为帝的故事时感慨道: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个要善,该发善心的时候一定要发善心;再一个就是要狠,该狠的时候一定要狠。
陈寿亭认真听着,琢磨着,记住了这句话。
善和狠,也是他奉行一生的做人准则。
吃里扒外的事,不干
十年后,陈寿亭长成了大小伙子。
通和染坊已经焕然一新,门市上的对子出自周掌柜之手:“筹来天南海北色;嘉惠街坊四邻人。”
开张那天,店里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周掌柜眉开眼笑,见人就作揖。陈寿亭站在店堂中央应酬生意。他眉清目朗,干净利索,看起来很有精神。
看热闹的街坊邻里无不称赞陈寿亭,夸他机灵,说话中听,能力又强,还懂得知恩图报,不过脾气有时很火爆。
除了羡慕的,也有眼红的。大昌染坊的王掌柜见周家生意越做越好,自己却是门可罗雀,思来想去,他摆了一桌酒席宴,请来陈寿亭。
起初,叔侄相称的二人笑语寒暄,陈寿亭谦恭地为王掌柜斟酒,王掌柜感慨人与人不同的命运,为自己经商不易大吐苦水。
聊到后来,王掌柜用利益诱惑陈寿亭——只要他把布料价钱提上来,不用德国染料,给大昌留些生存空间,大昌的效益给他二成。
陈寿亭坚决表示,自己曾是个要饭的,就算快饿死,也没偷过人家的棒子,脚冻烂,也没偷过人家的棉鞋。吃里扒外的事,不干!
说完,起身离开王家。
王掌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陈寿亭出去收账,顺道去粮食店给锁子叔订购粮食。天冷了,他担心锁子叔饿痨复发,又去药铺抓咳嗽药。另外买了一块肉,去看望锁子叔和瞎婶子。
一旁的老者见他这么孝顺,都赞许地点头,感怀地叹气。
归途中,陈寿亭被一帮土匪绑到了关帝庙。他心里很明白,这是大昌染坊王掌柜的计策,所以也不着急。
土匪表示:只要答应把价格抬上去,不用德国染料,就放了他。否则就不客气。
而陈寿亭表示:人活一口气,佛求一炷香。他宁可让掌柜的来收尸,也不能坏了人家买卖。
听罢此言,土匪只能照章办事,准备给陈寿亭一点教训。他佯装妥协,答应对方的条件,要过土匪手里烟囱那么粗的香柱,说是想给庙里的关二爷讲两句。
陈寿亭接过香柱,倚定关二爷的脚台,微微一笑,把燃着的香摁在自己被扒掉衣服的胸口,一股黄烟随之升起。他保持姿势,转身问道:“关二爷,我算条汉子吗?”
面对这始料未及的情形,豪横的土匪都傻了眼,表示心悦诚服。
经此一遭,土匪看出陈寿亭是个狠角色,又打听到他知恩图报的事情,深感敬佩,带了礼物登门,表示想交下这个朋友。
王掌柜提着点心盒子前来,对自己的下作手段感到万分羞愧。却没料到,陈寿亭非但既往不咎,还劝慰王掌柜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这种以德报怨的态度,让采芹和柱子十分不解。寿亭告诉他俩:兴他不仁,不兴咱不义。
周村城里的染坊,早晚都得关门,最后只剩下通和。开弓没有回头箭,买卖不是干大了,就是干没了。
这是他的野心。
找合伙人,一起做事业
中国人讲究先成家后立业,陈寿亭与采芹完婚后,准备和人合伙开染厂。
为此,他准备乘火车去一趟张店的卢家,卢家二少爷卢家驹,是意向中的合伙人。
卢家是书香门第,宅院清雅,屋内陈设透出家境的殷实和主人的品味。中堂画两侧的对子是近代书法家华世奎手书:“人淡似菊菊不落,室如小船船永行。”
民国了,卢家还保持传统礼数,每天早上,儿子儿媳都要来向父母请安。
卢家驹听从父母安排,娶了表妹翡翠为妻。然后出洋留学,学的是染织专业。翡翠温柔贤惠,是典型的传统女性,可她不懂新式事物,让卢家驹觉得缺乏共同语言。
留学归来后,父亲为卢家驹在青岛买了染厂。卢老爷认定,名声在外的陈寿亭,就是要找的合伙人。而卢家驹觉得他只是土染匠,很不以为然。
卢老爷教导儿子,干大事,第一条就是礼贤下士。
双方见面时,卢家驹在陈寿亭面前充满优越感,话里话外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陈寿亭用三寸不烂之舌将卢老爷恭维了一番,卢老爷夸他自强不息。
面对卢家驹一再的怀疑,陈寿亭不客气地表示,自己始终记着母亲讲过的一句话:
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还有一些人,就是用棍子教,也学得慢,不是不上心,是不开窍。
并且坦言,只要让他看一眼,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卢少爷的傲慢惹急了他,幸而卢老爷从中斡旋,缓和气氛,最终将合作事宜谈妥。
出发去青岛前,陈寿亭教导柱子,老老实实地守住通和染坊这一摊子,不要想着发展扩大,不要学自己,因为柱子太老实,学不了。同时嘱托柱子,锁子叔那里,还是按照之前的章程照顾着。
又提醒周掌柜,周村同行如果实在没生意,要匀出一点都给他们,舍财保平安。
离别前夕,新婚小夫妻灯下对话。采芹故作忧虑地表示,去了青岛,看到穿裙子的洋学生,还会想家,想着家里的傻娘儿们吗?
陈寿亭信誓旦旦地表态:就算挣下一座金山,也不干那事!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的是:从小乞讨的陈寿亭有幸投靠开染坊的周家,从此学习染布手艺。长大后,他对曾经救济自己的人给予丰厚报答,在事业上自强不息,决定将染布业做大做强。善与狠,他在将这两个字视为做人准则。
到了青岛,陈寿亭与卢家驹将如何踏上创业之路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经典故事,值得“在看”。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好书
点在看重读经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