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蒹葭怎么读(白露为霜蒹葭苍苍啥意思)是什么意思,其实他的意思是非常简单的,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蒹葭怎么读(白露为霜蒹葭苍苍啥意思)相关的一些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相关资料图)
如果问和白露相关的诗句你能想到什么,我想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的就是那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了吧,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还能在白露这天的朋友圈里于这句话见面无数次,但大家真的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秋水伊人
“蒹葭”就是芦苇。“苍苍”是什么色呢?人上了岁数,就说“两鬓苍苍”,“苍苍”不是彻底的白颜色吗?也不是,而是在白与黑之间,即灰白色。老人的头发是灰白色,“蒹葭苍苍”的“苍苍”却不能这样死板地理解。“蒹葭”盛壮的时候是绿色的,刚刚长出来时是锥状的;再长,长到夏历五月,要过端午节了,人们该包粽子了,这时苇叶肥大,正好劈下来一些,包粽子,包出的粽子味道清香得很;再长,就秀出芦花,九十月份以后,绿色减退,变成了淡绿发黄,芦花就成了大片的灰白,这样的形貌就是“苍苍”然了。大片的芦苇,一片苍苍,是何等景象!而“苍苍”这个叠音词,读起来的感觉,又是那样既响亮又有气派。无形中,句子的韵味变厚了很多。还有,“蒹葭苍苍”一面是形容苇子长势,一面也道出了时节。什么时节?“白露为霜”的秋冬之际,空气中有水,气温高,天暖和,落在苇叶子上就是露珠,即“白露”。随着天气变冷,露珠就开始结成霜了,晶莹剔透的圆形小颗粒。不经霜,苇丛也不会“苍苍”然;因经历寒霜,所以“苍苍”才愈见味浓。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整体诗篇境界来说,读到第四句即“在水一方”时,画面差不多就要活起来了:一大片芦苇,还有一大片的秋水,组成的光景中,莽苍的是苇,碧阴阴的是水,有光有影,有明有暗;特别是秋水,自有色泽。春天的水泛绿,夏天的水发黄,而秋天的水,一切都沉静了,清澈得见底,全是透明的。春日,水欲清而草动;夏时,水欲止而鱼跃;也只有秋天的水面,可以水波无痕,静如明鉴,映现苇丛的倒影,格外明朗、空灵、纯净,真可以过滤人的心绪!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古典诗歌特有的境界的大致了。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读诗歌?这就如同春光秋景中我们为什么要去田野、山林的问题一样。因为那里有无限的美好。中国古典的诗歌,可以毫不惭愧地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早就懂得用简短的语词,抓住大自然宜人光景的某一片段,构成一幅风景,成为“永恒的瞬间”的。《蒹葭》头几句所营造的境界就是证明。古代的诗人已经找到了营造诗篇美境的秘诀,从而为古典诗歌铸就了艺术的魂灵。从先秦的《诗经》一直到很晚的近代,古体诗词不正是以其融情入景的艺术迷倒众生吗?《秦风·蒹葭》,就是这一伟大诗歌艺术传统的开山作之一。
秋光满目
当然,只有秋水、芦苇,构成的画面虽然清灵,终是嫌空。然而,不是还有“秋水”中的“伊人”吗?“伊人”就是“那个人”,第三人称形式。第三人称在《诗经》中并不罕见,但经常用的是“彼”“彼其”。可是,“彼”的第三人称,就把“他”或“她”推得太远了。“伊”则不同。“伊”所指的“他”或“她”,可能实际空间距离“我”也远,但是,却是“我”关切的人,远而不远,心理距离很密切。那么,“伊人”何在?“在水一方”,“一方”就是“那一边”,也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彼岸”那“一方”。
正是这个“一方”,辖着下面的意思。所以,诗篇继而说:“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溯洄”就是逆流而上,“溯”本来有溯源的意思,“洄”是指逆流。溯洄从之,逆着水流去找她,“道阻且长”,道路上有艰难险阻,不好走,而且漫长。长到什么程度?长到你走不尽,没法到达。“溯游从之”,“溯”本来是逆着走,但是在这儿不取这个意思,用“溯”是为了凑足音节,这句话取“游”的意思,顺流而下。顺流而下去找这个人,伊人“宛在水中央”,好像又在水中央,被水隔着。顺流、逆流都无法找到,暗含着伊人和我之间,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间隔。
诗人没有先把“伊人”的方位交代给我们,就是说,先表逆流、顺流寻求的不遇,是有意遮掩伊人就在“水中央”的事实;而且“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寻找还煞有介事,这样做,实有其目的,那就是想造成一种出人意表的效果,为“宛在”的忽然出现开路。也正因此,诗篇才虚幻缥缈,如海市蜃楼,如仙风,似竹影。诗要的就是这个境界,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同时,也正由于“宛在水中央”出人意表地出现,明澈的“秋水蒹葭”之境,才算最终完成。试着闭目想象吧,碧透的秋水,周围是苍苍的蒹葭,忽然间,一个“宛在”句子的飘然而降,真仿佛静水面上的蜻蜓一点,波纹涣涣,这又是何等的光景。秋水蒹葭,是灵;“宛在”一出,全篇则灵而妙!而且,还带有了某种猜不透的神秘。
推荐阅读
《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山教授倾情开讲。
无需古文基础,一本书入门《诗经》和传统文化。
谈笑间,还原民族童年本来的样子。
以文化视角,在《诗经》里读懂中国。
《诗经》是历史最深处的文学,是民族创生期的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既必须读懂,又最难读懂。本书是《诗经》研究专家李山教授讲给大众的优质《诗经》课,掸去表面的尘土,将古老的经典解析得明白如话,将远古的时代还原在眼前,让每个中国人都感觉亲切万分。从文化视角逐句串讲《诗经》,再现文学的美感、趣味,领悟经典的思想、格调,追溯一切古典文学的优良基因,从经典中读懂自身,找到生活的来路。
标签: